精選文章

不讓失戀舔舐傷口之際,還需強顏歡笑

這陣子在社群中,又掀起一波討論,關於受創者、受害者、悲傷者的樣貌,應該是如何。

 

在執業領域中,想談談時常接觸到,失戀受傷的你,可能面對些什麼,又能往哪些方向去協助自己。

 

💔 失戀不只是情緒崩潰,更是一場社會性挑戰

 

失戀的痛苦,往往不只來自於關係的終結,更來自於我們在社會中如何「體面地」存在。當一段關係結束,我們不只是面對自己的傷口,還得處理外界的眼光、親友的關心,甚至前任的動態。

 

有時候,我們會在心碎之餘,還得強撐笑容,向世界證明自己沒事。這種「社會性復原」的壓力,讓人疲憊不堪。我們被迫在脆弱中維持禮貌、在混亂中保持理性,只因為不想讓別人擔心,也不想被貼上「走不出來」的標籤。

 

但親愛的,失戀本就不是一場表演。你不需要在別人面前證明什麼,也不需要為自己的情緒找理由。你有權利崩潰,也有權利沉默。

 

尋找安心的夥伴,而不是急著被安慰

 

在還沒有足夠力氣時,請你先尋找那些能讓你安心的夥伴。不是那些急著給你建議的人,也不是那些要你「快點走出來」的人,而是那些願意靜靜陪你坐著,不問、不催、不評價,只是存在。

 

真正的陪伴,不是解決問題,而是讓你在混亂中有一個可以喘息的角落。你不需要逞強,也不需要解釋自己的愛與不愛。你只需要一個能讓你放下防備的空間,讓情緒慢慢流動,讓自己慢慢回來。

 

認知耗竭與自我懷疑,是失戀的副作用

 

失戀後的腦袋,像是被打開的水龍頭,源源不絕地湧出各種自我懷疑:「是不是我不夠好?」「是不是我太黏人?」「是不是我根本不值得被愛?」

 

這些問題像是無止盡的腦力激盪,讓人認知耗竭。你可能連吃飯、睡覺都覺得困難,因為大腦一直在運轉,一直在找答案。

 

但親愛的,你不需要辯駁你自己的愛與不愛。愛本來就不是一場辯論,而是一種流動。你曾經真心付出,那就已經足夠。你不需要為結果否定過程,也不需要為離開懷疑自己。

 

慢慢站穩腳步,再決定如何回應世界

 

當情緒慢慢回穩,當你開始重新感受到自己的存在,你會發現自己正在一點一滴地重建自我價值。不是回到過去的樣子,而是成為一個更懂得照顧自己的人。

 

你可以選擇用什麼姿態回應周遭的關心。你可以讓善意留下,也可以讓不悅走開。你不需要迎合,也不需要解釋。你只需要忠於自己,選擇讓自己舒服的方式活著。

 

這不是逃避,而是成熟。是你在失戀中學會的最溫柔的力量。

 

耘心心理諮商所-洪靜瑜心理師